京哈高铁再升级,葫芦岛北站扩建工程全面开工

葫芦岛新闻网 阅读:8 2025-05-06 16:02:39 评论:0

 

  初夏的辽西走廊,机械轰鸣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。2025年5月,京哈高铁葫芦岛北站扩建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高峰,这座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塞即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升级。作为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的重要节点,葫芦岛北站的扩容不仅关乎区域交通效率,更将推动京津冀与东北地区的深度融合,让“1小时通勤”的梦想照进现实。

  从“蚂蚁窝”到综合枢纽:葫芦岛北站的蜕变蓝图

  曾经的葫芦岛北站被网友调侃为“蚂蚁窝”,站房容量小、线路有限,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。而根据最新规划,扩建后的北站将实现“高普合一”——普速场新增一条到发线,形成两台五线布局;高速场则扩展至三台七线,规模堪比中型省会车站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高架站房的设计方案正在论证中,若落地,旅客将能通过跨越京哈高速公路的进出通道无缝换乘,彻底告别拥挤与绕行。

  这一升级的直接效果是运力的大幅提升。以2023年调图后的数据为例,葫芦岛北站停靠列车已从77列增至91列,其中进京动车组最短耗时仅2小时56分,较以往压缩了1.5小时。扩建完成后,列车接发能力预计再提高30%,为未来秦沈高铁二线的接入预留空间。

  钢铁动脉上的技术攻坚:改扩建工程的双重挑战

  葫芦岛段的施工堪称“在动脉上做手术”。6月30日,京哈改扩建工程的首座跨线桥钢混组合箱梁顶推施工顺利完成,这种像“拼积木”一样将预制梁体逐步推移至桥墩的技术,既减少了对既有线路的干扰,又确保了工程精度。与此同时,项目部正同步推进路基填筑、桥梁拼宽和梁板架设,为二三阶段转序做足准备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工程团队还需应对“新旧融合”的难题。例如,沈阳方向的路基需通过盲渗沟(一种隐藏式排水设施)解决地下水渗透问题,而挖方段换填则像“给地基换骨料”,以增强高速行车下的稳定性。这些细节决定了改扩建后的京哈高速能否承载设计时速120公里的重载车流。

  京津冀1小时圈的“最后一环”:区域协同的加速度

  葫芦岛北站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座车站的升级。它如同齿轮,咬合着京津冀与东北的交通 *** 。参考京津冀“一小时交通圈”的经验——北京国贸白领可通过地铁与高铁的无缝衔接实现跨城通勤,葫芦岛北站未来有望复制这一模式。届时,从葫芦岛到北京朝阳站的时间将压缩至1.5小时以内,商务出行可真正实现“早出晚归”。

 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经济地理的重构。正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提出的“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”目标,葫芦岛北站的扩建将促使辽西走廊融入环首都经济带。规划研究者指出,若未来在兴城-葫芦岛间增设秦沈高铁站(虽当前因动迁成本暂难实施),区域联通性还将进一步跃升。

  未来已来:交通升级背后的城市机遇

  站在施工围挡外,已能隐约窥见葫芦岛北站的未来轮廓。对旅客而言,这意味着更宽敞的候车厅、更密集的车次和更短的等待时间;对城市规划者而言,这是优化产业布局的契机——高铁新城、物流园区可能沿站崛起;而对京津冀居民来说,一条贯穿山海、串联资源的快速通道正在成形。

  当2026年工程竣工的哨声响起,葫芦岛北站或将成为京哈线上最耀眼的枢纽之一。它不仅承载着钢铁轨道的延伸,更寄托着人们对“同城化”生活的期待。正如一位工程师所说:“我们建的不仅是车站,更是时间的桥梁。”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葫芦岛新闻网集要闻发布、民生互动、城市形象展示于一体,依托2.5G骨干网带宽与全天候技术保障,打造本地化、专业化、高效化的新闻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