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中县扶贫车间: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

葫芦岛新闻网 阅读:3 2025-07-04 11:22:30 评论:0

绥中县,位于辽宁省西部,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县。近年来,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流,许多妇女成为了留守人员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绥中县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径,打造了扶贫车间,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。

扶贫车间,顾名思义,就是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的场所。在绥中县,扶贫车间不仅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,还帮助她们实现了家庭与工作的平衡,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梦想。

绥中县的扶贫车间主要涉及服装加工、手工艺品 *** 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。这些车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,吸纳了大量留守妇女就业。车间负责人表示,他们优先考虑贫困家庭的妇女,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,增加家庭收入,改善生活条件。

在扶贫车间,留守妇女们通过培训,掌握了各种技能,如缝纫、裁剪、编织等。这些技能不仅使她们在车间里能够胜任工作,还为她们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车间里的工作环境整洁、舒适,工资待遇合理,让留守妇女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

扶贫车间还注重对留守妇女的关爱。车间内设有休息室、食堂等设施,为她们提供便利。此外,车间还定期组织各类活动,如技能培训、健康讲座等,丰富留守妇女们的业余生活,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。

在扶贫车间的帮助下,许多留守妇女实现了从家庭主妇到职场女性的转变。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,不仅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,还增强了自信心,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。以下是一些留守妇女在扶贫车间就业的感人事迹:

李大姐,今年45岁,是绥中县某扶贫车间的缝纫工。她丈夫在外地打工,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和正在上学的孩子。自从进入扶贫车间后,李大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她不仅学会了缝纫技术,还通过加班,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。这使得她能够更好地照顾家庭,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。

王阿姨,50岁,曾是村里的贫困户。在扶贫车间的帮助下,她学会了 *** 手工艺品。现在,她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,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。王阿姨说:“扶贫车间让我找到了生活的希望,我一定要努力工作,回报社会。”

绥中县的扶贫车间,不仅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梦想,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。据统计,目前绥中县已有数百名留守妇女在扶贫车间就业,她们为家庭创造了稳定的收入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总之,绥中县扶贫车间为留守妇女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,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梦想。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,还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,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葫芦岛新闻网集要闻发布、民生互动、城市形象展示于一体,依托2.5G骨干网带宽与全天候技术保障,打造本地化、专业化、高效化的新闻门户。